泉州将成皮划艇激流回旋国家队集训基地
2020年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秋季冠军赛在南安落幕,泉州福建队勇夺7金1银4铜
经过3天紧张刺激的将成家队集训基地比赛,昨日,皮划“南安家具产业杯”2020年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秋季冠军赛暨全国青年锦标赛、艇激全国U系列比赛在位于南安梅山的旋国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落下帷幕,福建队在4个项目12个组别中斩获7金1银4铜的泉州佳绩,其中17岁的将成家队集训基地泉州籍选手施宏隆在男子单人皮艇乙组中勇夺桂冠。
福建省皮划赛艇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子刚表示,皮划作为东道主,艇激福建选手对赛道更为适应,旋国通过本次比赛,泉州福建队也发现了不少年轻有潜力的将成家队集训基地新星,比如施宏隆、皮划吴依珊、艇激谢雪婷等都具有很不错的旋国实力。
“这次比赛,给我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施宏隆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进入南安市体育学校从事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训练四五年后,于2018年入选福建队赴长泰参加集训,并于去年来到南安梅山,在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进行集训。他说:“这次属于超常发挥,队友在一旁的呐喊助威,让我在最累时迸发出能量,战激流夺冠军,接下来将更加勤奋训练,追赶新目标。”
激流回旋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东京奥运会共设置4枚金牌,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将增加到六块金牌,不逊于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的金牌数量,该运动“时尚、激情、阳光、精彩”的特点不仅风靡欧美,也越来越受到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的运动员全员参加本次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将继续在福建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备战到12月1日。王子刚介绍,该基地也将作为皮划艇激流回旋国家队长期集训的训练基地之一。
位于南安梅山的福建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参照伦敦奥运会赛道设计建设,设计工艺、水流落差、水质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基地于2017年8月竣工,共设初级、高级两条赛道,主赛道全长300米,落差4.5米,副赛道220米,落差3.5米,可以满足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需求。
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南安市历来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南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安全市现有体育场地3258个,南安籍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共获得224个冠军、114个亚军和117个季军,其中亚洲和世界冠军40个、亚军27个、季军12个。(记者黄耿煌 蔡紫旻 林劲峰 文/图)
(责任编辑:百科)
-
在人们的印象中,玻璃是一种易碎透明的材料,而且由于碎片尖锐容易伤人,安全性并不强。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但能够将玻璃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还能够调整其性能,弥补它的缺点。我们将在下文介绍自制 ...[详细]
-
新岁启封 ,万象更新。2月10日,萍乡市安源玻璃公司1200t/d玻璃项目窑炉砌筑安装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玻璃项目建设迈入核心攻坚阶段。萍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安源玻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云飞出 ...[详细]
-
登山、潛水、溯溪,光靠意外險不夠!戶外運動3險種比較|天下雜誌
【理財五角課】暑假來了,登百岳、深潛,只買意外險,小心緊急救援費用不在保障內!後疫情時代,戶外運動崛起,登山險、特定活動險差在哪裡?打高爾夫球的最大風險,不是意外,竟是一桿進洞要破財!您的閱讀篇數已達 ...[详细]
-
7月18日晚,昭阳区幸福馨居社区举办彝族火把节,伴随着熊熊燃烧的火把和轻快的音乐,社区居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共度彝族火把节。在欢度火把节的同时,社区还为参加火把节活动的居民送上西瓜等,共庆丰收的喜悦。 ...[详细]
-
四川在线记者 刘春华近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四川省工伤保险省内异地就医费用联网结算经办规程》以下简称“经办规程”),破解省内异地转诊转院、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等工伤职工“垫资”“跑 ...[详细]
-
泉州市33处科技治超检测点位全部投入运行6月1日零时起,洛江朋山隧道口丰泽方向、洛江方向)、南安水头等3个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点位正式启用。最后这3个监控点位的启用,标志着泉州市33处科技治超检测 ...[详细]
-
工地现191个墓葬 初步判定是春秋战国家族古墓群发布时间:2018-10-24 08:24 来源:豫都网 我要投稿[摘要]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文 邓万里/图 去年,郑州考古研究院在常庄水库西岸发现了 ...[详细]
-
发布者:蒙蒙 浏览量:300发布时间:2025/6/9 16:17:57 健康消费浪潮奔涌,即食银耳羹赛道年增速超30%!唯唯倍健以三大核心壁垒,定义行业新标杆,助力经销商抢 ...[详细]
-
东南网8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赵美缘)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大路面管控力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泉港、石狮、德化交警部门在辖区新增及重新启用高清监控设备、测速设备,抓拍机动车未礼让行 ...[详细]
-
只此青绿 向美而行——我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纪实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靖)当晨光穿透薄雾,一幅会呼吸的田园画卷在潜江大地苏醒。“潜江蓝”成为朋友圈常客,秸秆打捆机的轰鸣取代了焚烧青烟,广大 ...[详细]